新彩天欢迎您!
幻海优品

寻找名中医| 扎根西北的“脾胃大王”王道坤

你想过,80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吗?

在甘肃兰州平安堂诊所里,81岁高龄的王道坤教授依然在坐诊看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只有六十多岁吧?随口而来的都是药方口诀,那种熟练背诵速度,仿佛古药方早已刻在他的骨髓里。

1968年,有位山西年轻人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走进了西北戈壁荒滩,从此便在这个地方扎了根,一待就是五十多年。五十年后的今天,《国际金融报》健康栏目记者慕名走进兰州市城关区定西路的平安堂,没有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和装潢精美;门上挂着一块灰蓝色的广告牌,斑布着深红色的铁锈。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不到五十平米的诊室,拥挤着一张收银柜台、一排候诊椅子、两张黄木桌子和两排红木药柜。

诊室的墙上也没有空余地方,一块块“悬壶济世、医德高尚”的锦旗、一张张与治愈病人的合影、一份份患者赠送的书法占据了墙面的大部分位置,只留了正中间一小块地方显眼地挂着平安堂堂训,这就是名中医王道坤坚守的中医传承地,一路陪着他名震西北。

年至耄耋亲上阵

“现在您已经81岁高龄了,为什么还要坚持亲自坐诊?”这位老中医一听就开怀笑了,“这个问题我的孩子们也跟我提过很多次,孩子们都有工作,家庭美满,我的工资也不低。可我坚持继续看诊,一是我这个人闲不住;二是有很多患者在呼唤我,熟人不舒服或是生病了都给我发微信、打电话甚至登门拜访,这时候能谢绝吗?不能。我也不能在家随便诊病,所以就成立了一个诊所,即现在的平安堂诊所,在这里我也可以继续为病人服务,把党和政府教给我的知识用到患者身上,我感觉自己还很年轻。”

这位昔日支援西北的年轻医生,如今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脾胃大王”,虽然年至耄耋,但是他的爱好不是打太极、广场舞和遛鸟,而是希望守护在患者身边,在一次次回访中,嘘寒问暖、把脉问诊、开方施药,为患者减轻病痛,带给他们生的希望,平安堂王大夫的口碑就这样在患者中流传开来。

针对甘肃河西走廊消化道肿瘤高发的现状,王道坤教授有着自己的经验疗法,“河西走廊作为胃肠疾病高发地区,特别是胃癌高发,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这里的人们一是经常吃剩饭,二是爱吃咸菜,三是爱喝酒。中医讲:‘酒客多嗝症’——爱喝酒的人容易引起像食道癌的一些病变,过量的酒会损伤肝、胃、肠。”

除了地域生活习惯外,针对全国性的胃癌高发,王道坤说道,“现在有些人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和家庭矛盾,常常生气,而且特别爱生闷气。气滞则血淤痰凝,就会导致炎症或是肿瘤的发生。长时间的血液淤结,得不到气血的滋养,会造成腺体萎缩。如慢性萎缩性胃炎,随后便是肠上皮化生和增生。增生又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都属于癌前病变。如果这时候用中医辨证施治,可以很快得到控制。中医在肿瘤手术术后恢复有很大作用,可以用汤剂、丸剂或是散剂等多种疗法。”

肿瘤领域凸显中医本色

在攻克胃癌等肿瘤治疗方面,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手段层出不穷,多款PD-1抗癌神药也纳入医保。然而,如何减轻放化疗副反应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生存周期,王道坤作为一名老中医也一直在探索和实践。

《国际金融报》健康栏目记者从多位肿瘤患者中了解到,中医中药在术后机体恢复与调理阴阳不平衡状态、提升生存质量、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采用中药抗癌治疗,对体质差及不能手术的患者亦能起到抑瘤消瘤的作用。对此,王道坤教授也很认同,他认为中医药对抗肿瘤转移和复发提供了新思路。

目前来看,肿瘤术后患者对中医的认可度最高,尤其是一些病人通过中医调理,生存周期延长了2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名中医的口碑就得到了认可。而在王道坤的众多患者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奇迹”案例。

“76岁的洪治国是我接诊的一位患者,先是确诊为膀胱癌,手术以后又得了前列腺癌,在兰大一院接受化疗。两三年后,癌细胞全身骨转移,医生建议他保守治疗,找中医看一看。来我这里后,使用温补脾肾的方法为他治疗,吃药半年后,到医院检查、验血、CT,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当时让医生很惊讶……”虽然是最简单地叙述,但从言语中可以感受到,能将患者生存期延长,作为一名医生,他感到自豪。

王道坤教授在萎缩性胃炎治疗方面也很有经验。比如,兰州市大沙坪患者仲国荣在兰大二院确诊为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和重度增生,既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也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随时会发展成胃癌。他说道,“兰大二院劝他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未果,他们通过熟人介绍来到我这里,我决定为他展开一个疗程三个月的中医治疗。一疗程结束后,我建议他还去兰大二院消化科门诊做胃镜和病理复查,结果大夫非常负责,认为一定得住院手术治疗,住院后反复全面检查,发现相关部位没有病变。在多位专家再三确认没有病变后这位患者出院。仲国荣出院以后,领着全家人在平安堂诊所门口大放鞭炮,给我送了锦旗,千恩万谢,这也是中医中药治疗疑难杂症的典型例子。”

加拿大患者XianQingchou,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和中度增生,在加拿大和美国治疗无效,来中国兰州请王道坤治疗,服中药三个月后,体力恢复,饮食正常,复查胃镜和病理,恢复正常,激动万分,赠锦旗后而愉快返回。

深挖古方创新药

在王道坤的认知里,所谓名中医因何出名,靠的并不是如何宣传包装,而是患者发自内心的评价口碑,以及开出的每个辩证药方是否能药到病除,是否会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带给他们希望。真正的名中医专家也不只是某一个特定领域出名,而是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古药方也能灵活使用。

言谈中,一旦提到某种疾病,王道坤教授一开口就开始随口冒出一段古方口诀,听上去像古诗词般朗朗上口。我们知道,他对许多古药方和医学典籍都深有研究。

“医之道,任非小;关性命,诚是宝;医之理,很深奥;花气力,抓主要;多实践,熟生巧;边学习,边创造;通今古,名医昭”,他所创立提倡的四十二字教学法,便是他从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学生中深受推崇。

在消化道疾病诊治方面,众多患者对王道坤的“萎胃灵”系列药赞不绝口,这款药是他发掘敦煌医学禁秘方改良而来,分为1-5号。其中1号药适用于脾虚、肝郁、气滞证;2号药适用于脾胃阴虚有火证;3号药适用于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增生此类的癌前病变;4号药适用于湿热患者,如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等症状;5号药为敦煌石室大宝胶囊,滋补气血、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功能。

他介绍称,《内经》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气在人体内是占主导地位,而敦煌石室大宝胶囊正是专门滋补阳气,调补肾阳和脾阳的。这个药也是针对肿瘤前期或是术后出现的气血亏虚证,通过温补脾肾来提高人的免疫功能。

王道坤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敦煌医学”概念,次年发表《敦煌医学初探》一文,开创了“敦煌医学研究”的先河。在研究敦煌石窟医学文献资料时,他发现其中既涵盖了隋唐前后时期医学文献,也为一些传世医书的校勘和复原提供了依据。他还在临床灵活应用敦煌古医方中的“五脏方”,凝练出“温补脾肾,防治大病”、“宣通气机,安和五脏”的学术观点,率先提出“敦煌医学流派”的构想。

通过对敦煌医学的文献研究、检索校对,他汲取其中的制方思路和配伍规律,以五脏补泻方为基本方加减化裁,成功研发出“敦煌石室大宝胶囊”等制剂,治疗脾胃系疾病及肿瘤放化疗后康复的治疗,疗效显著。

据统计,“萎胃灵”系列中药制剂问世以来,成功治疗26000多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治愈癌前病变200多例,改变了西医认为“萎缩的腺体、肠化、增生不可逆”的观点,在国内外均属领先水平。

虽然在中医这一行干了近60年,但他绝不是拿着老方子只会看小毛病的中医大夫。除了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消化道肿瘤疾病外,王道坤教授对于时下流行的新冠肺炎传染病,也尝试从中医药的角度去辨证治疗。在他眼里,《黄帝内经》中的 “五疫”和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等中医药思想,都可以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用中医施治患者的同时,王道坤在著书立说方面也是著作颇丰。《医宗真髓》、《诊断生死秘要》、《岐黄真髓》和《新脾胃论》等书作为当代中医药经典著作,也是王道坤多年行医经验和医学智慧的结晶。

《岐黄真髓》一书是王道坤学术思想的完整呈现,更是王道坤宝贵临床经验的无私奉献。其中提出了学习中医的“12345”方法,牢记300个良方,掌握400味中药,熟读四大经典和中医各家学说。为入门者提供了一把开启中医之门的钥匙、为中医初学者提供了入门路径、为中医进阶者提供了攀登阶梯。

除此之外,王道坤还结合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化裁古方,创立新方,如化瘀消痞汤、疏肝和胃汤、化瘀愈溃汤等20多个经验良方,收载在《新脾胃论》一书中,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中西医要“取长补短”

对很多患者而言,西医不管是检查化验还是药理都一目了然,能否治疗也有确切效果。可中医不一样,能体现一位医生医术高低以及药方是否有用,往往靠的是口碑和患者对老中医的那份“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

王道坤在大西北扎根几十年,被患者们需要,被患者们记挂在心上,他认为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他记得自己初出茅庐时,上八分大队一位孕妇陶玉枝难产,从早上7点羊水已破,到下午4点一直未能分娩。当王教授赶到时,孕妇已经大汗湿透衣服、头发,气息奄奄,有气无力。他立即让家人在庄子周围寻一捧艾草,搓成艾条,焌灸足三里、神阙三个穴位,等汗止后,针三阴交、绝谷,立便顺,保得母子平安。几十年来全家念念不忘,2021年中秋节前夕,她儿子还寄来了当地的桃子,表示“感谢之情,没齿不忘”。

五十多年过去了,王道坤与大庄子乡的群众仍然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他坐诊的平安堂总会收到来自大庄子的快递:有时是地头野菜,有时是农家门前的果子,有时是当地的“可可气(一种香脆甜瓜)”。可正是这些土特产,在王道坤看来却是对自己医术的最大肯定,感到很欣慰。

随着求医问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王道坤的名声也在当地传开了,从知青下乡的农村,再到县城以及省城,王道坤的医术被越来越多人认可。而如何实现中医药在新时代高质量的发展,王道坤也有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中西结合。王道坤认为,“一切都是为了病人,中西医应取长补短。”在他的行医生涯中,主要是以中医中药为主;但遇到疑难杂症时,也会主动请西医同志会诊,积极推荐患者去三甲医院检查、验血,做CT和核磁等。他创立的“五诊合参(即望闻问切查),十纲辨证(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三疗并重(话疗药疗食疗)”的诊疗体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是国家政策。他提倡利用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促进中医药的发展进步。“通过抗击非典、新冠疫情等传染病,中医药的作用之大、疗效之好被重新认识到,看似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占足,但这一切还不够,在落实过程中还有很多偏差,中医药必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应该利用中医药自身规律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最后是人才培养。王道坤深植高校中医教学40余年,桃李满天下。他认为现在中医教育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五级,但仍存在某些缺陷。而国家根据中医药特点,开设5级师承教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应当进一步加强。

针对目前中药制剂上市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质疑,王道坤认为:“我们要用传统的中医药方法来改进,而不是用西医实验的方法来管理中医中药。有的中医药制剂已经治好很多病人了,为什么还非得让小白鼠说话?毕竟小白鼠和人体是不一样的。”

关于中西医如何融合发展,王道坤学术经验传承人段永强也表示,“中医有中医的优势和不足,现代医学很强势,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所以我们要秉持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学术态度。”

中西医结合是非常好的一条路,中医药治病尽管能及时有效经济,但当病人呼吸不畅时,呼吸机就派上用场了;当患者休克时,中医的四逆汤,参附汤非常管用;其次在临床的时候使用针灸也是非常有效的。古人讲:“拯救之法,妙用者针”。2020年,王道坤在国家中医养生杂志上宣传指针疗法,即用手指腹按压相关穴位。如牙疼时,可按压合谷穴止痛;或是头晕、全身冒冷汗时,可以按压足三里穴、气海穴;昏迷时,可以通过掐人中、按压涌泉穴起到开窍醒神的作用。

“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王道坤再次对记者说道。

作者:王丽颖 实习生 魏正宏

责任编辑:胡鑫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有转载其他网站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你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