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彩天欢迎您!
幻海优品

作业越多越好?报班越多越能提分?这份监测数据给出了惊人答案!

作者|张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防止压力转化成负担,防止学生主观负担感受的恶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加强作业管理、开展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是“双减”政策中要求明确、措施具体、必须落实的重点工作,但改善教学过程、端正评价导向是与这些具体措施同等重要的、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重点。

我们必须意识到,正确的学习导向与评价导向是“双减”的基本原则,在疏导家长忧虑的同时,从政府官员层面到学校与教师层面,都要将端正评价导向、转变学习方式作为巩固“双减”成果的真正关键。

本文结合前几年浙江教育质量监测的有关发现来讨论“双减”的重要意义与策略。

01

聚焦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之一。

中小学作业负担较重问题的症结在于对被动学习与低阶学习的漠然。

因为许多成年人误以为被动学习与低阶学习也是学习,听凭这些可能表现为考试分数增加,却是无意义的“假学习”的泛滥。

在很多家长和老师的习惯认识中,多做作业有助于提高成绩,多做作业肯定比少做好。

于是,学生作业便悄悄增加,题海训练见多不怪。

作业真的多多益善吗?在一次面向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素养与学习状况调查中,数据实证给出否定回答。

图1-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增加课外作业量对学业成绩提升的促进作用

从图1中可以发现, 对于学业中上的学生来说,作业多做少做一个样,过长的作业时长对学业几乎没有影响。

对于学业中下的学生来说,增加作业对于学业成绩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学业落后的学生来说,增加作业的学业促进作用在作业时间120分钟时有一个“天花板”,超过180分钟后,作业越多成绩越差。

这一发现似乎有些意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在初中阶段,每天作业量超过90分钟,再增加强化训练对于学生学业已难有帮助。

我们应该调整学生学习投入的方向,寻求作业的转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高阶学习,将学生的这些宝贵时间都投入在作业上是否值得,家长、老师和学生都该有所反思了。

02

重视学生主观负担感受

提到减负,人们多以学生作业时间、补课时间与睡眠时间等学习投入变量描述学业负担。

减负工作重点聚焦在停止学科培训、缩短作业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等问题上,这无疑是重要的。简单增加学习投入,延长学习时间,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控制客观负担与学习投入是“双减”的首要“战役”。

但要深层次落实“双减”,还需透过客观负担事实,体会学业负担之实质与影响机制。

中小学生面对学校、家庭安排的各类学习任务,以及学习生活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

如果学生面对压力的体验是积极的,那压力即为动力,“皮球拍得越重,蹦得越高”;如果学生面对压力的体验是消极的,那压力即为负担,“用椎去击打皮球,迟早会戳破它”。(如图2示意)

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如何防止压力转化成负担,防止学生主观负担感受的恶化。

图2-学生学业负担与学习压力关系示意图

学业负担的实质是学生面对学习任务与环境的消极体验。

我们可以从主观负担感受和客观负担事实两方面描述学生的学业负担。

客观负担事实是一组表观指标。主观负担感受才是影响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变量,它与客观的学习投入、任务量有关,但同时与学习者个体的耐受力有关。

这就好像“排名次”对于前30%的学生,激励的可能性更大;而对后70%的学生,则基本上是挫伤。

不同的学生同样连续写作业2小时,负担感受并不相同,学习意愿较好的学生所体验到的“负担感”相对较轻。

“负担感”是不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内驱力的,而只会强化那种外在的逼迫和那种眼中没有光芒的努力;它会破坏学生的从容,让简单化的训练替代思考,替代关于学习方法的悉心体会;它会让学生身心疲惫,产生生理和人际上的不良应激反应,改变学生对于生活的阳光态度。

学生的学习体验与负担感受,决定着他向前还是向后的方向选择。“学生学习体验”应该是减负讨论的核心词。

“双减”既要重视客观负担事实,也要重视主观负担感受,才能真正控制学业负担对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

03

关注体艺活动与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

不同个体对于同一件事的负担感受可能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对于具体事项产生负担感受的敏感点并不相同。我们称此为学习者个体的“负担阈值”,不同个体的负担耐受力有别。这是影响学生负担感受的内在因素。

提高学生的“负担阈值”,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一种路径。

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面对相同的学习任务与压力时,体育运动习惯较好的学生、兴趣爱好得到较好满足的学生,都要比其他同学更不容易感受到负担(如图3所示)。

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状况与兴趣爱好活动对学生的主观负担感受具有调节作用, 加强体育锻炼、发展兴趣爱好也是减负的重要路径。

图3-学生运动健康指数与兴趣爱好指数对学业负担感受的调节作用

监测也发现,人际关系也对学生的主观负担感受存在一定的调节作用,尽管其调节作用不如体育运动和兴趣爱好。

在学生所处的三类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比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更大。

这说明改善人际关系也是减负的可行措施,而且改善师生关系的意义更为重要。

04

洞悉课外补习的假象

正如人们的一般认识,教育质量监测中也发现课外补习能“提升”学生学业的证据(如图4中那条弧线),补习2门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最高。但这一“提升之效”,应该归功于补习,还是另有原因呢?

PISA等国际大规模测验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较好的学生学业优秀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我们对课外补习所产生的学业提升的真正原因有些怀疑。

图4-课外补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控制SES前后的比较)

于是我们采用变量控制法,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发现原来的弧线变成了下降的“坡线”(见图4)。

这表明,在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后,随着课外补习科目的增加,学生学业成绩呈下降趋势。

也就是说,原来所见的补习之效,更多的缘于这些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自然影响。这让许多原来赞同课外补习的家长诧异了。

这一结论似与人们的一般认识相左,究竟该相信谁?

我们依据学生的主观负担感受,将学生分成负担感受较重、一般、较轻等三组,研究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后,课外补习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如图5所示, 只有在学生负担感受较轻的情况下,适当的课外补习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效的。否则,不仅无效,还会加剧学生对学习压力的消极体验。

这既解释了人们直觉所以为的课外补习有效的条件,也揭示了学生大面积参加课外补习的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道理。由此来看,“双减”政策所踩的“刹车”是有理据的。

图5-课外补习对不同负担感受的学生学业的影响(控制SES后)

05

引导家长的合理期待

“双减”以来,学校方面基本是拥护的声音,但家长方面也有许多焦虑的表达。这缘于社会上成人对子女发展的较高期望。

多数人认为,家长对子女的较高期望无可厚非,较高的期望有助于激励学生成长。

但教育质量监测给我们一个意外的结论。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与子女的自我期望一致时,子女的学业发展是最好的。家长教育期望偏高比偏低的消极作用更大,家长教育期望偏低对女生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图6-教育期望偏差与初中生学业水平的关系(控制SES后)

这提醒人们,家长教育期望未必是越高越好,许多似乎善意的瞩望对于子女却可能是包袱。家长应与子女保持良好沟通,应尊重子女,合理期待,而不应只是站在成人的立场过高要求子女。对于家有女儿的父母来说,对女儿的期望略低一些可能更有保护作用,防止容易有完美主义的女生因为家长期望过高,而过度焦虑、乱了方寸。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延伸阅读: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央意见来了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郝少林:如何突破“双减”综合征——从家长到校长的十年感悟

黄勋:让学生站在教学的中央——“双减”政策下课堂提质增效策略探究

罗滨:教研应为教师迎接“双减”挑战赋能

杨东平:“双减”现在改变的只是最表面、最皮毛的方面

沈磊: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揭秘:家长这么做,孩子更优秀

聚焦“双减”提质增效 协同共育立德树人——聆听汪志广教授讲座的心得体会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有转载其他网站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你推荐
加载中...